第87回謙信公祭・貳—春日山城,登城。

 
 
戦国サミット的會場「埋葬文化財中心(埋蔵文化財センター)」就位在春日山城的大手道(山城正門的道路)上,都來到這裡了怎麼能不上去呢。本來打算騎車或走路上山,打聽之後發現是個陡坡又有100円的謙信公祭期間限定的公車可以搭,考慮到因為早上不小心摔車其實腳還是有點痛,所以決定就搭巴士來到春日山神社前,開始登城。
 
 
上山前先在春日山神社拜領了朱印,然後拿著地圖跟神社社務所兼周邊商品販賣處的阿姨打聽了一下關於路線的事情。
 
「雖然今年沒有Gackt所以裝飾沒做得那麼輝煌人也比較少,但去年很多穿洋裝的大小姐都上去了,快的話30分鐘就繞一圈下來了。」
 
 
過了謙信公銅像之後有很長一段的柏油路,大概因為太久沒走到這種超級好走的山城跡了,雖然路上沒什麼人但意外的感動。走到一半看到有穿著義工背心的奶奶在對一家人講解,於是我跑過去問可不可以跟他們一起走。一聊之下才發現爸爸竟然是泰國人!發音什麼的已經完全聽不出差異了,兒子也這麼大了,想必已經在日本住了很長一陣子了吧。
 
 
雖然春日山標高不高,但小朋友橫衝直撞還是會差點滾下山的...我也因此救了他們差點滾下山的小兒子一命,可喜可賀。
 
 
二之丸之後的登山階梯有一部份做的不太一樣,也就是只有中間的部份是刮平的,兩邊還是圓木的樣子。義工奶奶說因為這裡冬天積雪嚴重,這種不但比較好走而且還有防止積雪打滑的作用。但因為一階就要好幾萬,所以有的腐朽或者因為什麼原因毀損過後補回來的都是普通的圓木。
 
 
「現在看起來就像是長了一堆雜草一樣,但以前這裡都是武士們的住家。」
「因為怕積雪或下雨造成土石災害,所以這些植物其實都是人工種植的。」
「只要認這三棵松樹,從山下也可以看到景勝屋敷跡,雖然是後來種的。」
 
 
或許是因為有人講解造成的心理作用,不管是曲輪跡、井戸跡還是屋敷跡都覺得似乎保存得比其他地方更加完整。一邊聽講解一邊走,不知不覺得就來到了本丸跡,旁邊就是天守閣跡。
 
「雖然說是天守閣,但其實只是個像砦一樣的東西而已。」
  
 
下山的時候繞到了直江山城守屋敷跡,邊走義工奶奶一邊說範圍,算了一下似乎比上杉景勝的家還大上不少,真不愧是天下第一陪臣的直江兼續。雖然我覺得他本人應該不會喜歡這個稱號。
 
 
下山路上一邊跟義工奶奶聊天,我跟他說這是我爬過最好爬的一座山城了,才發現他是個山城迷,日本比較有名的幾乎都爬過了,我們也交換了不少自己爬過的山城的情報。然後我們就從另外一邊回到了春日山神社。
 
 
就在我跟一起登山的一家人還有義工奶奶道別之後我就開始拍春日山神社境內的那些奇怪的動物雕像跟椅子。
 
沒多久,剛才的義工奶奶跟另外一個穿著義工背心的爺爺一起走了過來。
「你看起來好像很熱,這就給你吧,雖然是幾年前的東西。」那是一把上面印著天地人的扇子。
 
「其實這裡幾乎什麼都被景勝帶去米澤了,有的也幾乎都是重建的。」
「我昨天才從米澤過來的喔!」我興奮的回答他。
 
「你有沒有去看米澤林泉寺的那個毘沙門天像?」
「那跟這裡的林泉寺裡的是一起被刻出來的,你可以比較一下。」
 
在跟這位爺爺聊天的過程裡可以感受到他真的很尊敬也很喜歡上杉謙信公,他也說他去了米澤好幾次了。
 
 
在跟他們道別之後我回到了埋葬文化財中心前,並且買了旁邊攤位的500円簡易版「謙信勝負飯」當晚餐,一邊看戦国サミット今天最後的演出(※武将隊コラボパフォーマンス就是這時候出現的)。
 
看起來像是一般的茶泡飯,可是裡面不但有炸雞還有冰塊,在這炎熱的夏天有菜有肉又有促進食慾的梅子跟對身體很好的秋葵,對沒吃過的我來說是個很新奇又好吃的料理。對習慣熱食的台灣人來說,正餐裡面有冰塊的料理或許有點不可思議吧。
 
 

コメント

  1. 我想,上杉景勝的家應該是指還沒當上家督所住的地方吧,如果是這樣不難理解直江氏的屋敷跡比當時還沒成為家督的景勝家範圍大,其實我記得兼續哥好像是御館之亂後才繼承直江氏的。

    這樣的理解不知道有沒有錯誤 ^^?

    返信削除
  2. 是的,不過景虎的家也比景勝還要小上許多,所以在當時家臣的住居可以比未來可能繼位的兩個養子都還要大上這麼多,謙信公應該算是戰國時代少數重臣勝子的戰國大名吧。(那種鬧翻或者故意惡搞的不算的話...)

    返信削除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