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誕生地・尾張藩大名庭園—名古屋城・徳川園

 
相簿:'12 名古屋城・武将隊・徳川園
 
 
 
 
因為前一天一進網咖就睡死了連澡都來不及洗,剛好早上又比預定時間還要早起,洗完澡後還看了幾本漫畫才離開網咖。
 
雖然出發前東日本下了前所未有的大雪,但運氣很好我出發後就沒有再下過雪了。
就算如此,由於氣溫依然沒有上升跡象,旅行第一天的東京一直到長野幾乎沿路都還積著厚厚的一層雪。村井站跟周邊還積著一層雪,但過了山後離名古屋越近就會發現雪越來越薄,最後到名古屋的時候我終於在這趟旅程裡第一次在室外脫了外套。
 
從地下鐵市役所站出站後看到留言黑板,小學的時候看小魔女DoReMi的時候某一集有演到,剛來日本的時候一直以為到處都有,但因為手機的普及化,日本連為小學生跟老人設計的手機都有了,這種傳統式的東西逐漸沒落也是沒辦法的事吧。
 
 
 
進入名古屋城後,沿路會先看到的是加藤清正的石像。
 
在關原之戰之前,尾張国的中心城一直都是清州城(清須城),但因為地形關係經常發生水患,於是在德川家康取得天下後,在江戶時代初期將尾張国的中心轉移到當時已經被廢城的織田信長出生的那古野城所在地—也就是現在的名古屋城。而建造方式也跟大坂城等一樣是天下普請,也就是命令全國各地的大名一起來建造。
 

名古屋城的天守台就是由熊本藩初代藩主加藤清正協力完成,天守的側面也留有一塊比旁邊的石垣的大非常多石頭被命名為「清正石」,據說當時是由加藤清正一個人運過來的。
 
再往前走可以看見本丸御殿復元工事現場,要進去還要排隊等工作人員發安全帽。名古屋城的本丸御殿是在太平洋戰爭時的空襲被燒毀,雖然天守閣在1959年就已經修復,但本丸御殿是在2009年才開始重建,預定在2019年才會結束重建工程。
 
名古屋城跟大坂城一樣已經因為戰後重建改成鋼筋水泥有電梯的現代化建築,內部也大部份都可以拍照,特別是有很多以前留下來或者模寫的屏風我個人非常喜歡,印象最深刻就是為什麼古時流傳下來的日本畫常常把虎跟豹畫在一起的原因—因為以前的日本人沒有在日本本土看過真正的虎跟豹,只有看過進口的毛皮,所以就一直以為他們其實是同種生物,只是因為雌雄有別所以花紋不同。城內也有1:1復原的江戶時代武家復原模型等等。

離開天守閣後,在城前的廣場買了一個五平餅等名古屋城武將隊下午的演出。



 
       
之前看伊達武將隊的時候因為是出差來京都所以仙台的粉絲不會跟著來人比較少,去丸龜城的時候因為四國算是個鄉下地方丸龜城京極隊又剛結成所以粉絲也不多,名古屋城這個真的就很可怕,因為不管先來後到,老人跟小孩都可以優先坐最前面也理所當然可以拍到最好的照片,開始前竟然有老人在兜售武將隊的照片,而且真的有人買...也許在某方面來說他們也算是藝人了吧,而且名古屋城おもてなし武将隊真的有出CD喔
 
離開名古屋城後來到德川園,雖然我的目標其實是德川美術館。
 
當初會把名古屋的行程排在這天也是因為偶然間在學校看到「名物刀劍展」的海報,因為有石田三成、上杉謙信、本多忠勝...等戰國名將的刀,加上展示物裡除了書信以外最喜歡的就是日本刀了,這天是展示最後一天,無論如何一定要來看看。
 
而且這趟旅行衍伸出來的長野跟山梨其實也是為了自己要去東京參加就職活動的說明會,但覺得既然東京只能去江戶城跡、結束後又只有到名古屋就回京都的話好像有點太浪費了。
進美術館後因為展示間很多,所以就問了旁邊的工作人員。雖然他建議我按照順序從常設展開始逛,但我跟他說我是從京都來的因為今天是名物刀劍展的最後一天,無論如何都想先看那邊。
 
在他帶我去會場的同時說他是義工,下週要去台灣的高雄玩,我也跟他說我其實是台灣來的留學生,高雄現在聽說超過30度了帶點短袖比較好之類的。
 
看完特別展的名物刀劍展後因為時間不夠來不及看常設展,所以直接往德川園。跟早上比起來雲多了很多,總覺得還沒看到夕陽天空就暗了下來。
 
德川園是江戶時代建造的大名庭園之一,最初主要各藩的大名們為了平日的散步或者馬術弓道的練習場而建的融合自己領国內自然風景的庭園,中期之後除了本來的功能之外,還成為了成為各大名展示自家造園技術的表現場。
而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後來被稱作日本三名園的茨城的偕楽園、岡山的後樂園還有石川的兼六園了吧。
 
因為這天用的是公車跟地下鉄共通的一日卷,最後跑去榮的SKE48劇場外面逛了一下之後在附近的松屋簡單的解決了晚餐,回到名古屋站附近的網咖投宿,完成了我這趟旅行全程住網咖的目標。 
 
 

コメント